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专题新闻 > 专题报道

【观平语近人 品夷齐美德】国之本在家-凯发旗舰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宋海斌
2019-03-18 16:01:00
分享: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第四集《国之本在家》的主题是“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14日春节团拜会讲话作为本集节目的切入点。

  “家是最小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从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特有的家国情怀、家国逻辑入手,生动、深刻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重要论述。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将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视为一整套的、具有实践性的、美好社会的建设纲领。

  《孟子·万章下》称伯夷为圣之清者,与圣之任者伊尹、圣之和者柳下惠、圣之时者孔子并称,且居于首位。《孟子·尽心下》则称伯夷为百世之师,听说过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会有立志的决心。

  一世三十年,一百世三千年。生活在三千年前的伯夷、叔齐恰恰对中国三千年以来的历史、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赵冬梅教授讲述了幼年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幼时包青核桃而引发的父亲教其诚信做人的故事。司马光诗作《夷齐》:“夷齐双骨已成尘,独有清名日日新。饿死沟中人不识,可怜今古几何人。”《送冲卿通判河中府》:“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送雷章秘丞和芮城》:“南临大河曲,北倚首阳岑。俗被圣贤化,人多礼让心。”孤竹圣贤、夷齐礼让、首阳清风对世代风俗的教化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引用了左传“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强调家庭和家长对青少年教育的责任和影响。与卫庄公宠州吁和石虎、石宣、石韬兄杀弟、父杀子形成鲜明对比,兄友弟恭、互让君位的伯夷、叔齐成为历代教育子孙的典范。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父亲颜协仰慕介之推效仿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将清明节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颜之推。也用这个名字,纪念他的父亲颜见远。颜见远曾任齐朝最后一位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的御史中丞。梁武帝萧衍夺位,建立梁朝,杀死和帝萧宝融,颜见远不食梁粟,绝食而死。颜之推的五世孙书法家颜真卿成为千古忠烈。令狐峘所作《颜真卿墓志铭》:“植操则夷齐之高也,理戎则羊陆之仁也,当朝则汲黯之正也,莅下则廉范之通也。”称赞颜真卿的道德操守犹如夷齐的高风亮节。

  伯夷、叔齐之高风亮节,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朱子家训》是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所著。朱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先祖朱熹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称赞伯夷、叔齐逊让国位,尊天命,重人伦,合乎天理之正道,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朱柏庐《勸言·敦孝弟》说:古圣贤孝弟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均达到了极致。朱柏庐一生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甘守清贫,被称为清代“孝义第一”,像先祖朱熹一样,被后人尊称为“子”。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至高的地位和荣誉。

  家风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根,家风是我们到哪里去的魂,家风是一种情怀,家风是一种积淀,家风是一种信仰,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为弘扬伯夷、叔齐的道德精神,发挥夷齐美德在家风家教和学校教育中的现实功用,我创作了《夷齐三字经》:“……夷齐风,永流传。爱祖国,爱家园。尊长辈,敬老师。守秩序,遵法纪。手足情,同学友。互谦让,相帮助。有学识,有教养。讲文明,美德扬。”(作者 宋海斌)

关键词:平语近人,家风责任编辑:李兴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