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围绕全市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王震军 祖迪)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精准发力、协同推进。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切实把义务教育“双减”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月19日,一场关于“双减”工作的“头脑风暴”应时进行——秦皇岛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围绕全市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接招”。
一个多小时的询问里,“出题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抛出的一个个问题精准、专业、针对性强,“答题人”则是务实坦诚、细致全面。双方紧扣全市教育工作现状,聚焦“双减”工作中缓解社会教育焦虑、提升家庭教育意识能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焦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简单的一问一答展现出思考与聚焦、担当与承诺。
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辰彦主持会议。
聚焦“堵”点问题 监督 落实双管齐下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着力破除功利化、短视化教育倾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真正让“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校园”?这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廉茹艳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全市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情况进行调研。
秦皇岛市专题研究、精准部署,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提出28条工作措施、7条保障措施,各县区也分头制定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统筹安排作业总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监管制度,严禁超标教学、考试排名等行为出现;教育、市场监管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并建立起教育、审批、市场监管等18个部门参与的“双减”专门协调机制……
一套“双减”组合拳,取得阶段性“战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工作得到家长的普遍好评,近16万名家长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满意率达到97.8%;
全市737个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其中已合规机构479个、待调整机构5个、拟注销机构253个;
全市496所非寄宿制学校均向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共有152484名中小学生参加,实现学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
秦皇岛市人大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
全面推进的背后,离不开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人大监督作用,有力助推“双减”走深走实。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廉茹艳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全市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昌黎县、海港区,实地察看学校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详细了解学生课后服务、学生社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与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并征求部分学生家长、培训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及县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教科文卫工委按照学生、家长、教师三类主体发放了调查问卷23000余份(网上平台);召开由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市场局、市审批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汇报座谈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通过以上举措,全面了解全市“双减”工作总体情况,包括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校等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为专题询问做足充分准备。
激情碰撞 一问一答展承诺担当
虽深秋已至,会场外寒意尽显,但专题询问现场可是气氛“火热”,十分“带劲儿”。一个个“麻辣”发问,压力值满满。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是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减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有效举措,回应家长的关切,让家长能既省心又放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宋海斌率先抛出问题。
“‘双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为了解决家长的顾虑,下一步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让家长更加了解和理解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二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培养人才、强化队伍等方式,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市教育局局长刘红军表示。
“如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依然是“细抠”的重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晓奇紧接着提问: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教师充分利用好课上45分钟进行精讲,让学生能够把握课堂、吃透课堂,以适应升学要求?
刘红军表示,将继续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研部门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修正教学方法;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减负共识。
秦皇岛市教育局局长刘红军参加专题询问。
“我参加了调研活动,了解到中小学校美术、音乐、书法等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课后多元化服务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如何解决?校外培训机构能否进入学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娟显然在前期调研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的问题直接而具体。
“如何满足课后多元化服务需求,目前主要是通过四种渠道。一是教师补充。每年根据学校生师比和教育教学实际需求,面向社会招聘专业音体美教师,补充完善师资队伍,满足开课需求;二是校内挖潜。鼓励引导学科教师发挥个人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三是系统调剂。学区内、学校间在县区教育局或学区中心校的统筹下,合理安排艺体教师实行走校服务,争取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四是外部遴选。面向社会遴选一批有志愿从事课后服务的专业人士,如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服务。”刘红军从容作答。
“校外培训机构能否进入学校?答案当然是可以。但必须是依法依规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一定要回归育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确保教育的公益性,绝不可无底线逐利。”刘红军在回答中多次强调了原则和底线。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海云接下来的问题一针见血,他提出如何采取措施解决部分培训机构“地上”转“地下”,托管类机构打“擦边球”变相培训或以“家庭教育指导师”名义开展违规校外培训的问题?
刘红军继续作答,“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治理的舆论宣传引导,让广大学生家长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构建起拒绝参加校外培训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优化监管手段,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资金、材料、人员、课程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重点是要加强查处力度。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行政审批、民政、卫健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开展联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违规培训,切实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长春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进行发问。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从各自工作角度表达了心声、作出了承诺。
一问一答,连连追问,整场专题询问中,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舆论热点问题和与学生、家长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频频发问。“双减”一词成为代表们的“心中牵挂”,一种共识在迅速凝聚: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双减”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跟踪督办 持续推动落实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举措。询问不是跟谁过不去,也不是让谁难堪,而是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改进工作,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政府。
问得到位,更要落实到位。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辰彦表示,“双减”工作成效明显值得肯定,短板和弱项也不必回避。会后,市人大常委会要对推进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通过解决问题将国家“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