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中小学生睡眠需要多措并举-凯发旗舰厅
【字号: | | 】 | 【背景色 | 】 |
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中高考招生应打破“唯分数是举”选才机制,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推动学校回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轨道。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3%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不能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84%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睡眠不足而担忧。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课后作业任务重(63.3%)是最主要的原因,上课后补习班(46.1%)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睡眠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有关机构在多地的调查显示,小学低年级段睡眠时间尚好,但很早就开始各种兴趣班的学生也难保证;小学高年级段以及初中生则很少能够达到标准睡眠时间。是什么劫走了孩子的睡眠时间?辅导班多、作业多、做事磨蹭、家长的焦虑,这是很多家长总结的共同原因。 早在1990年4月,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施行的《卫生工作条例》就有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么多年过去了,上述规定执行效果难言理想。现在中央下发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以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受到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影响所致。 “考试才是真功夫,分数才是硬道理”,已成为一些学校和家长信奉的圭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甚至还有“人生总要长眠,何必今日多睡”的所谓“励志语录”。一方面,学习效率不提高,一味通过缩减学生的睡眠时间来延长学习的时间,更像是敷衍塞责,或者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而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厌学情绪和对抗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一些人内心深处最执著的理念是“刻苦刻苦再刻苦”,“向时间要学习效果”,在一天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唯一具有弹性的就是睡觉时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从原来学校施加的外在压力转变为家长、学生内心的焦虑。即使没有晚自习和作业量,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是学校“减负”之后有的学生反而更累的原因。 53.3%的受访家长称孩子不能保证睡眠时间,84%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睡眠不足担忧,这些沉重的数据再次敲响了减负警钟。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应当积极应对。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家长也要明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的职责,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其次,教育“减负令”应强化问责追究,不仅针对教育部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也不能违反“减负令”,要通过“减负令”倒逼家长善待自己的孩子。 从长远看,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高考招生应打破“唯分数是举”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推动学校回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轨道。 |
关键词:中小学,睡眠,教育 |
相关新闻
• | 海港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扫黑除恶教育警示大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