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航标处叼龙嘴灯塔,守塔人王同林以塔为家。21年间、7000多个日日夜夜,王同林一天也没有离开,他以平凡的坚守,换取不平凡的坚持,让黑夜里的一缕明灯,照亮茫茫大海回家的路。
叼龙嘴灯塔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小庄子乡最南端临海处,为辽东湾水域过往船舶提供导助航服务,其作用十分重要。凡是去营口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的船都得经过这儿,还有数百艘渔船,都要靠这座灯塔指引航向。
21年前,单位领导问他:“叼龙嘴灯塔很重要,得要个人长期坚守,你愿意去吗?”军人出身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我愿意!”为了这句承诺,他一待就是21年。
王同林对刚到工作地时的场景记忆犹新。1999年,叼龙嘴灯塔刚刚建成,出入的必经之路只有一条土道,要去最近的村子,得骑车1个多小时。更让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里四周都是坟墓,晚上静悄悄的,有什么动静,能把人吓个半死。
当时,住的房子是3间小平房,像个仓库一样,没有窗户,不透气,夏天特别闷热。一到晚上,蚊子特别多,一巴掌打下去,满手都是血。由于偏僻荒凉,这里常有蛇鼠出没,但他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冬天时,气温能到零下20多摄氏度,北风呼呼地吹,大雪下个不停。“由于温度太低,外面的雪一个冬天都不会融化。”王同林回忆说,那时他只能靠一个小煤炉子取暖,艰难过冬。“离这儿最近的村子有十多里路,一尺多深的雪,一去一回,就像‘长征’一样。”
虽然工作条件很艰苦,但王同林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任何条件。“我当兵时就是无线电航标工,这一辈子我都忠于这份职业,我热爱这项工作。”王同林说。
在他日复一日地精心呵护下,叼龙嘴灯塔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多年间,灯塔的设备维护率达到100%,航标正常率达到100%。
夏天时候一个星期需要上去打扫4、5回,让灯保持光亮,1959年生人的王同林今年已经61岁,还在40多米高的塔上上下下。“去年就退休了,这不单位需要,又干了一年。”王同林在电话中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有了无线网,住房条件也好多了,出行工具也换成了小汽车。对于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他依旧热爱如初。
对于退休后的生活他还没有太多计划,唯一明确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单位需要,就会做好守塔人。”王同林说。(秦皇岛晚报记者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