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山海关区关城南路的助残就业创业基地里,十几名残疾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大伙儿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各自忙着手里的活计,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手捧一双牛皮鞋像捧着一件宝贝,39岁的曹雨端坐在工作台前,专心修着眼前的旧鞋。干洗、补皮、垫根儿……半个小时后,破旧的皮鞋焕然一新。顾客白林菊说:“这一双鞋被水泡了,已经坏了,上这儿修修得特别好,你看就像新鞋一样,服务态度还好,所以我就跟我的朋友、亲戚说让他们上这儿来修鞋。”
曹雨是一名四级腰椎骨折患者,也是山海关助残就业创业基地“新希望·残创”鞋吧的一名修鞋匠。此刻,曹雨端详着打理好的一双鞋,笑容中有些小得意。曹雨告诉记者,自从学了这个洗鞋,才知道鞋该怎么打理,怎样才能打理得更好,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为以后创业打下基础,最主要的是大家伙儿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山海关助残就业创业基地“新希望·残创”鞋吧位于山海关区关城南路,目前有27位残疾人在这里就业。记者看到,270平方米的基地被分割成修鞋区、作品展示区、手工室、厨房、宿舍等不同区域,可供残疾人朋友聊天说话、休闲娱乐。
基地的负责人罗东升也是一位残疾人,他说自己筹备基地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有事干,有朋友,更好地融入社会。
手工室的缝纫机前,患小儿麻痹症的高云静正在做手工活儿。她飞针走线,几分钟的工夫,一只虎头虎脑的“小老虎”布偶就成型了,活灵活现的,十分可爱。“来到这里特别开心儿,在家一天也没啥事儿,到这儿有活儿就多干点儿,没活儿就跟大家唱唱歌、跳跳舞,有说有笑的,一天就跟有工作似的,出来进去的,挺好。”高云静说。
高云静对面,髋关节错位的女孩儿陈红和失去右臂的小伙子杨超正在做“晴天娃娃”挂饰,剪掉废旧羽毛球的羽毛、底部用毛线钩织、粘贴眼睛和嘴巴……很快就做好了一个小娃娃。两人相视一笑,眼里充满爱意。陈红和杨超是一对恋人,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不仅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信心,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山海关区从增收防贫、帮扶防贫两方面入手,通过专题培训班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农作物栽植技术、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家庭手工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全力确保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燃起重新起航的希望。”山海关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朱敬伟说。(秦皇岛日报记者康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