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进港,网上岸,5月到8月是渤海伏季休渔期,渔民们放假,海里的鱼虾都在忙点啥?它们正忙着把增殖放流的小伙伴们迎回家呢。看,海里又多了这么多小鱼游啊游。
河北新闻联播里说,昨天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省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不,秦皇岛就有大动作,最近他们增殖放流了8.5万尾鱼苗,给“蓝色粮仓”补了“货”。
增殖放流,通俗说就是向海洋等天然水域投放鱼虾等幼体或成体,是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的好办法。但增殖放流又不是直接投放鱼苗那么简单。鱼苗必须得是当地的土著鱼类,比如这次放流的褐牙鲆,就是咱们常说的偏口鱼,它处于食物链顶端,可以优化当地鱼类的种群结构。
放流前,这些苗种都经过种质鉴定、药物残留等严格体检,个头儿得在5厘米以上,规格整齐、活力强。再选择一个海况平稳的天气,投放到水流平缓、敌害少的海域,交给大海来养育。三五年后,这些小鱼苗就能长大,在大海里繁殖后代啦。
对于渔民来说,增殖放流这些“养成系海鲜”的好处可太多了,因为偏口鱼就在近海活动,好捕捞,市场上能卖到二十多块钱一斤。据渔业部门测算,增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比15,就是说投入1万块的鱼苗,可以产生15万元的经济价值。
渔民们都说,这几年,每次出海一趟,打上来的“鲜货”越来越多,这就是增殖放流带来的大变化!
文案:李琦
配音:李琦
摄像:郭政
制作:郭政
海报: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