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文化

红色记忆——赤崖抗日暴动-凯发旗舰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傅春秘 史娜
2019-07-03 16:16:19
分享: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初夏,细雨后的昌黎大地万象更新,花香四溢,极目无云。

  历史名村赤崖村位于昌黎县城南偏西28.5公里处。说它是历史名村,是因为它曾既是通商重镇,又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抗日暴动。

  赤崖依滦河而兴。“作为渡口,这里曾有繁盛的交易市集。”69岁的退休教师孙洪滨是土生土长的赤崖人,对赤崖的历史十分熟悉。

  民国以前,这里水运发达,是昌黎南部、滦河下游地区的滦阳通商重镇。“咱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曾经日伪警察分驻所的伙房旧址。”孙洪滨触景生情,记者的思绪随着他的讲述,一下子走进了战火硝烟的岁月。

  1933年4月,日军侵占昌黎县城。“七·七”事变发生不久,日本侵略者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不断增加驻军,建立电话网,修建公路网,加强对昌黎的控制。

  “听村里老人讲,日本侵略者为加强对商业的管控,迫使大量民工修筑昌黎县城直达赤崖的专用公路,也就是当时所谓的‘官道’。”孙洪滨回忆。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在赤崖增设一处编制20多人的日伪警察分驻所,监视、奴化、毒化和欺压这一带的百姓,妄图将昌黎作为他们的后方给养基地。

  凶残的欺压让当地群众燃起了抗日怒火。冀东党组织鉴于武装暴动条件逐步成熟,便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冀东分会的名义,召开了十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昌黎抗日暴动由张其羽同志负责领导。

  1938年8月4日,张其羽组织20多人举行抗日暴动。暴动队伍当天攻破了赤崖日伪警察分驻所。

  为什么选择赤崖为暴动突破口?“因为赤崖距离日伪统治中心昌黎县城较远;赤崖又是昌黎南部地区的滦阳通商重镇,影响较大。”孙洪滨说。

  当日清晨,张其羽、李盛瑞带领的20多名暴动成员,顺利地进入日伪政府驻赤崖警察分驻所院内,出其不意地缴了20多名警员的械。并当即在赤崖完小的南操场开大会,升红旗,宣布抗日暴动。在“烧锅”东墙、赤崖完小南墙和村东的“娘娘庙”西墙上张贴标语,张贴布告,宣布组成“冀东抗日联军第二总队”,由李盛瑞担任大队长,张其羽为指导员。没多久,队伍就发展到500多人,仅赤崖村一地,就有近百人参加抗日暴动队伍。

  很快,赤崖村的各家店铺和民宅住满了暴动队伍。赤崖街面上的各家饭馆,被征为暴动队伍的临时伙房,据说仅“王家馆子”每天得烙550斤面的大饼才能满足军队食用。队伍发展之快、人数之多,可见一斑。

  第一次暴动结束后,日本侵略者对参加起义的群众进行疯狂报复和镇压。昌黎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张其羽做通了原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第28总队驻赤崖伪警备小队队长刘成玉的思想工作,刘成玉成为昌乐办事处的地下武装力量,在赤崖设立抗日秘密活动联络点。1940年夏,张其羽、刘成玉等人在一天夜里攻打赤崖据点,因据点中的伪警察多为刘成玉老部下,经喊话,未做任何抵抗就缴了械,共得大枪30多支。这就是第二次赤崖暴动。

  如今的赤崖村共有住户174户,村民432人,村庄的硝烟早已褪去,繁华的集市也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滦河的改道而不在。曾经的日伪警察分驻所旧址现已成为抗日暴动旧址,在三间小屋的墙上,陈列着抗战英雄的热血事迹和硝烟弥漫的故事。

  赤崖村支部书记黄振贵介绍,抗日烈士的家属经常过来祭拜。他们表示,感谢党对家属的关怀和对烈士的纪念,让后人为祖辈的英勇牺牲深感自豪。(秦皇岛日报记者傅春秘 史娜)

关键词:红色记忆,抗日责任编辑:李兴双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